“獵”出來的御樂——塤

        • 2020-07-09
        • 金馬碧雞

        “獵”出來的“御樂——塤

        音樂能傳遞人靈魂最深層處的情感,它是一種獨特的語言,鏈接著演奏者和聽者。因為有音樂的存在,我們的生活才更生動。

        大約在7000多年前,上古的中國人因為生存的需要,發明了一種叫做"石流星"的狩獵工具。他們常常用繩子系上一個石球或者泥球,投出去擊打鳥獸。有的球體中間是空的,掄起來一兜風便能發出聲音。后來人們覺得好玩,就拿來吹,一不小心就吹出飄渺的聲音,心也隨之臣服于它,后來“石流星”慢慢地演變成了塤——我國迄今為止所發現的最早的一種吹奏樂器之一。(金馬碧雞坊)

        上古時期能夠發出聲音的“石流星”有開口和閉口兩種形態:閉口為嗚嘟、開口為塤。同樣的出生,最終卻行走為不同的命運,嗚嘟原名叫“叫嘰兒”因其音域過窄,沒有過高的賞析價值,被迫流傳于民間;而塤常參與中國古代的宗教祭祀、宮廷雅樂,平常百姓的生活中極少出現,屬于宮庭御樂。

        最初塤大多是用石頭和骨頭制作的,后來發展成為陶制的,形狀也有多種,如扁圓形、橢圓形、球形、魚形和梨形等,其中以梨形最為普遍。從母系氏族到殷商時期,塤從1孔發展到3孔,從殷商的3孔發展到漢朝5孔,塤的發展,正所謂:千年一孔。(金馬碧雞坊)

        塤的種類很多,除了傳統的卵形塤,還有葫蘆塤、握塤、鴛鴦塤、子母塤、牛頭塤、筆筒塤、梨形塤等多種類型,樣式獨樹一幟,別出心裁,工藝精細。同時塤也是極具個性的樂器,各種材料和各種形狀的塤,音色各有特點,有的音色圓潤渾厚如牛頭塤,有的音色共鳴好,如梨形塤,一形一音,別具特色,也可謂自成一派。

        八十年代以來,在演奏家、制作家和作曲家的共同努力下,塤作為樂器有了標準化和規范化的制作,喜愛塤樂并且學習、演奏的人越來越多,習塤的熱潮悄然興起。從塤上人們似乎找到了遺失已久的古風,塤正在成為一種文化現象被越來越多的人所關注。電影《菊豆》、《大紅燈籠高高掛》、電視連續劇《康熙王朝》、大型歌舞劇《兵馬俑》以及各地方戲曲等都出現了大量的塤樂作品,并且涌現出《風竹》、《楚歌》、《遐思》等優秀的塤獨奏曲。 (金馬碧雞坊)

        金馬碧雞坊內常有空靈悠揚的曲子忽現,這便是來自于“易水塤館”的秋易水先生的鳴奏。和易水先生聊天,聽他講起了他和塤的故事:“最開始是喜歡塤,就學演奏,后來就癡迷地想要學會做塤。剛好家里有長輩做瓦,早年間也隨意地做過塤,所以我從小也有些印象,這些印象也成為我學做塤的基礎。塤的演奏和制作,最開始都是自學的,學得久了,都獲得了教學資格。我最早是在金馬坊這里擺攤,當時開不起店啊,去其他地方,我的東西也沒人感興趣。金馬坊是一個城市的中心,具有文化底蘊,是文化交融、交流的地方,人流量也大,金馬坊也非常支持像我這樣的“手藝人”,從擺攤到開店,金碧商城都給了我們很大的支持,我才一步步完成了自己的理想。做自己喜歡的事情,擁有了自己的生活,有了奔頭?!?span style="color: rgb(216, 216, 216); font-family: 微軟雅黑, sans-serif; font-size: 10px; text-align: justify; text-indent: 32px;">(金馬碧雞坊)

        易水先生說:“教書能讓更多的人接觸到塤,了解它、喜歡它、繼而讓它被傳承下去”。(地址:金馬碧雞坊 金馬巷)

        • “獵”出來的御樂——塤
          “獵”出來的“御樂——塤音樂能傳遞人靈魂最深層處...
          詳細信息
        久久综合亚洲色一区二区三区